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_久久久伊人影院_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

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青海頻道>>本網(wǎng)專稿

青海西寧:文明花開滿城芳

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莉萍
2025年06月19日09:12 |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青海頻道
小字號

晨光熹微,高原的陽光穿透稀薄的空氣,灑在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(qū)楊家巷的街角。65歲的回族老人馬秀蘭戴上紅袖章,彎腰撿起人行道上一片隨風翻滾的紙屑,動作自然得如同拂去自家窗臺的微塵?!翱粗议T口一天比一天干凈亮堂,心里舒坦!”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漾開笑意。

5月23日,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發(fā)布《關于復查確認繼續(xù)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鎮(zhèn)、文明單位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園的通報》,西寧市再次蟬聯(lián)“全國文明城市”榮譽稱號。在這個海拔2200多米的高原古城,文明正以可觸可感的溫度,悄然改變著城市的肌理與呼吸。

文明交通,是西寧創(chuàng)建文明城市成果的重要體現(xiàn)。走在西寧的街頭巷尾,禮讓斑馬線成為常態(tài),機動車亂停亂放現(xiàn)象大幅減少,闖紅燈行為更是少之又少。

上午八點,昆侖路與黃河路交叉口正值早高峰。身著校服的小學生趙博然在斑馬線前稍作停頓,一長串車流如約般緩緩停下。一輛出租車司機搖下車窗,笑著揮手示意孩子先行。“以前過馬路心里發(fā)慌,現(xiàn)在車都會停下來等我們。”趙博然清脆的童音里透著安心。

西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通科副科長姜鑫介紹,近年來,交警部門嚴查機動車不禮讓行人行為,設置執(zhí)勤崗點強化勸導,走進駕校、社區(qū)、農村、企業(yè)、工地,用“大喇叭”宣講文明出行,更用“零違法”活動激發(fā)文明自覺。

群眾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?!吧衔缇劈c,在去早市的路上,我發(fā)現(xiàn)安寧路和海山路交匯處西北角的一個井蓋凹陷與地面相差15公分左右,過往車輛輪胎磨損嚴重,再不處理有翻車的危險?!痹谖鲗幨小坝性V必應馬上辦”的客服大廳,工作人員接到市民王女士的反饋。隨即,她快速將問題錄入系統(tǒng)并轉交至西寧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進行處理。

工作人員正在接聽記錄市民反映的問題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莉萍攝

“我就去早市買個菜的功夫,買完回來我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,真的要為咱們這個‘有訴必應馬上辦’機制的效率點贊了。”王女士不禁豎起大拇指。

自2023年西寧市推行黨建引領“有訴必應馬上辦”機制以來,12345熱線以7×24小時全天候服務架起“連心橋”,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2萬余件,響應率、解決率、滿意率分別為100%、98.1%和97.9%。如今,這一機制正升級為“未訴先辦”,從“被動響應”轉向“主動治理”。

干凈整齊的外擺攤旁,市民正在就餐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莉萍攝

小攤點連著大民生,也體現(xiàn)著城市文明的溫度。西寧市城東區(qū)南山東路廣匯九錦園小區(qū)門口,是一排餐飲店,這里因為位置寬敞,一到傍晚,來吃飯、烤串的市民絡繹不絕。在一個名叫“尕海三烤肉拌面”的店外面,只見三排桌椅整整齊齊擺放在防油墊上,每一個桌子旁邊放著垃圾桶,市民正在等待烤串上桌。

近年來,西寧邁入城市高質量發(fā)展快車道,環(huán)境日新月異。然而,城市發(fā)展中出現(xiàn)的無序擺攤和占道經營問題,影響了市容和交通,成為城市管理的難點。

僅2023年,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受理的“占道經營”投訴月均高達300件。

一座城市的文明也體現(xiàn)在城市管理的細節(jié)上。如何找到一條既保障出行安全通暢,又兼顧民生需求的治理之路,“商業(yè)限時外擺”和“潮汐攤位”模式就這樣應運而生。

力盟商業(yè)巷步行街內熱鬧非凡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莉萍攝

下午6時許,西寧市城西區(qū)力盟商業(yè)巷步行街市場準時“蘇醒”,迎來了每日最熱鬧的時刻,琳瑯滿目的攤點上,商家各自忙碌,車流和人流有序地穿梭往來,城管執(zhí)法人員、社區(qū)志愿者分布在市場,維持秩序。

“老板,要兩份炒冷面!”兩名學生擠在攤前,攤主李梅戴著隔熱手套忙碌起來,“以前我們推著小車東躲西藏,收入很不穩(wěn)定,現(xiàn)在給我們規(guī)范了定點攤位,附近的人流量很大,安心守著攤位,收入也比以前翻了番!”

這是西寧市城市管理部門人性化管理的一個生動實踐。

葉建明正在步行街內維持秩序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莉萍攝

“這一舉措既為商戶搭建了穩(wěn)定經營平臺,也讓商圈人氣持續(xù)攀升。” 城西區(qū)城市管理局古城臺中隊中隊長葉建明介紹道。

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,也彰顯著城市的內在氣質。

午后,城中區(qū)一處老舊小區(qū)飄蕩著歡聲笑語。退休工人馬富國正為獨居老人張淑芳修理漏水的水龍頭。布滿老繭的手利落地擰緊閥門,馬富國額角沁出細密汗珠:“遠親不如近鄰,搭把手的事!”在這個沒有物業(yè)的老舊小區(qū),23名志愿者自主排班,承擔起維修、送餐、陪護等十余項服務。

北川河濕地公園一角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楊啟紅攝

北川河畔,五年級學生韓雪穎和同學們手提環(huán)保袋,將草叢里的飲料瓶逐一拾起?!袄蠋熣f北川河是黃河支流,保護她就是保護母親河!”孩子們雀躍的身影倒映在清澈水面,晚風拂過,岸邊的丁香叢簌簌作響,仿佛為孩子們輕輕喝彩。

校園里一場場別具一格的思政課正在開展。西寧市圍繞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生態(tài)文明、科技強國、青海本土紅色文化等主題,打造有形有感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引導廣大青少年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。

夜幕降臨,西寧市中心廣場霓虹初上。漢、藏、回、蒙古等各族群眾隨著音樂翩然起舞,斑斕裙擺在燈光下像朵朵民族團結之花。當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旋律響起,不同語言的哼唱匯成和諧樂章——這生動圖景恰是西寧文明氣質的生動注腳:在共建共享的實踐中,尋常百姓成為主角,于潤物無聲的改變里,高原古城文明之花開得正盛。

(責編:況玉、甘海瓊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