奮進七十載 創(chuàng)一流紅色學府
在黨校工作的一些感悟
張建

【編者按】
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,同時也是中共青海省委黨校建校70周年。70年來,青海省委黨以培訓和輪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;宣傳馬克思主義等黨的基本理論和國家的方針、政策;培養(yǎng)和培訓公務員及公共管理人員和政策研究人員;開展公共行政理論和政府管理創(chuàng)新研究;提供政府決策咨詢;培訓民主黨派、無黨派和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其他方面人士等工作為己任,在青海省內進一步擴大了“一流紅色學府”“新型高端智庫”的影響力。
未來,青海省委黨校將大力弘揚“登高望遠、自信開放、團結奉獻、不懈奮斗”新青海精神,為推進青海省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和黨的建設、譜寫好中國夢的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2008年9月,我來到青海省委黨校工作,不知不覺間已過去近快十三年。
十三年間,我分別在政治學教研部(現(xiàn)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)和哲學教研部兩個部門工作過,期間碰上了很多的好領導、好老師。這十三年可以說是我人生中進步最大的一段時期:從剛剛走出校門的毛頭小子到走上領導崗位,主持一個部門的工作;從怯生生地在大專函授班上念講稿,到現(xiàn)在在廳級干部培訓班揮灑自如;從一門心思要回到生我養(yǎng)我的山東老家,到深深扎根于青海這片熱土。十三年,經(jīng)歷了太多,很多經(jīng)歷已經(jīng)變成了閱歷,甚至變成了資歷。
十三年的實踐,讓我切實感到,站穩(wěn)黨校講臺,實屬不易。初入黨校,我覺得黨校的課沒有什么難度,不就是照本宣科,鸚鵡學舌嗎?直到第一次上課才明白,黨校講課,著實不易。記得那一次,我做好精心籌備,自信滿滿,想象著滿堂喝彩的景象……但事與愿違,一堂課下來,臺上的我和臺下的學員恍如隔世。臺上的我滔滔不絕、口干舌燥,臺下的學員無精打采、昏昏欲睡……此情此景,就像一盆冷水澆在我頭上,讓我羞愧。
后來慢慢摸索,多聽一些老教師講課,多跟其他老師交流,方才覺悟:成年人的學習有其規(guī)律,領導干部的學習有其規(guī)律,黨校教學有其規(guī)律。只有掌握了這些規(guī)律,才能把黨校的課講好,才能站穩(wěn)黨校的講臺。作為年輕教員,自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學習、掌握這些規(guī)律。黨校教師所授的課必須要接地氣,受眾要聽得懂、聽得進,這樣才能有效果。
十三年的實踐,讓我深深感到:黨校是一個大有可為、大有作為的舞臺。只要秉承守土有責、守土盡責的理念,用心澆灌、用心培育,黨校的土壤一定會結出幸福的累累碩果。黨校因黨而立、因黨而興、因黨而強!包h校姓黨”是黨校與生俱來的基因。黨校崇高的政治地位、特殊職能、特定的培訓對象,要求黨校人必須具有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、更加深厚的理論功底、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行、更加積極的人生追求。黨校工作不可或缺,黨校工作大有可為。黨校人要時刻牢記職責使命,盡心履責,珍惜榮譽,不負時代,不負韶華。
十三年的工作,讓我切實體會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。黨校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離不開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日積月累,最終實現(xiàn)鳳凰涅槃;黨校事業(yè)的進步,離不開汗水、心血和拼搏;黨校事業(yè)的成功,伴隨著坎坷、困難、挫折甚至于跌倒,但辦法總是比困難多,作為黨校人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,百折不饒、矢志不移,咬定青山不放松,一步步向目標靠近!
十三年的實踐,讓我切實體會到,人生需要歷練。十三年的歷練,讓我的內心慢慢趨于平靜,少了些心浮氣躁,多了些潛心靜心;十三年的歷練,讓我的精神沐浴了陽光,我在愉悅中拓展了視野、豐富了閱識、增長了才干、提升了素質;十三年的歷練,也讓我對“德”有了更深的認識,成才先立德,做事先做人。
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!彪m處學府,但學無止境,必須矢志不渝,養(yǎng)成終身學習和終身改造自己的習慣。!把a鈣”、!敖∧X”、!俺潆姟,做到與時俱進。不管將來如何進步,擔任什么職務,將始終秉承“在熱愛中成長、在事業(yè)中成熟、在追求中完善”的自強不息精神、開拓創(chuàng)新勇氣。
十三年的時光,好像短暫的一瞬。于我而言,或喜或悲、或苦或樂、或濃或淡、或夢或痛,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洗禮,一次歷練、一抹綻放、一道風景。如果現(xiàn)在還有人問我:你覺得黨校怎么樣?你覺得青海怎么樣?我會堅定地告訴他:我深愛黨校!為黨校事業(yè)感到自豪,對黨校的未來信心滿滿。我深愛青海!我的身心已經(jīng)深深扎根在了青海大地,融入了這里的山山水水,鑄進了這里的草原冰川。我堅信:黨校的春天已經(jīng)來臨!青海發(fā)展的春天已經(jīng)來臨!青海省委黨校的明天一定會更好!
(作者單位系青海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