筑夢海西 乘帆遠航
一位將軍 一條路 一座城

站在將軍樓極目遠望,半城綠樹半城樓的格爾木與刻板印象中的戈壁小城完全不同,只有遠處黛青色的昆侖山脈還在提醒我們,這里地處瀚海戈壁。
一位將軍、一條公路、一座戈壁新城,如同將軍樓公園內(nèi)“天路紀念塔”騰飛的美好寓意——鐵路與公路在這里交匯,格爾木開始騰飛。
從將軍樓眺望格爾木。人民網(wǎng) 劉沛然攝
一位將軍:慕生忠
“今天,誰還能記得修路的人?”
“走在青藏線的每一個人都會記得、每一位格爾木的建設者都會記得!弊咴谇嗖毓飞希缴业拿挚偸潜蝗颂崞,他是“青藏公路之父”。
將軍樓。人民網(wǎng) 劉沛然攝
“我在這里住一年,這棟樓就加蓋一層!蹦缴覍④娫谇嗖毓沸拗潦急阏f。將軍樓是格爾木的第一棟樓房,慕生忠將軍曾在此生活、工作。一幢主樓,內(nèi)部建筑風格卻迥然不同—一層看似拱形窯洞,二層卻成了平房。
1953年春,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西藏物資供應問題,發(fā)展建設西藏,鞏固西南國防。慕生忠遠赴北京,主動請纓,帶領人馬修筑青藏公路。經(jīng)過兩次探路,1954年5月11日,慕生忠?guī)ьI19名干部、1200多名民工組成的筑路大軍拿著鐵鍬、十字鎬,在格爾木河畔的這片荒原上,開始了艱難的筑路進程。
慕生忠后來回憶說:“那時修路,不分軍民,不分職務,都得干活。十八磅鐵錘,每人一次掄80下,我也不例外。修橋時,干部和民工一起跳進水里打橋樁。見面握手,誰的手上沒有老繭和血泡就不是好干部!
1994年10月19日,慕生忠將軍與世長辭,根據(jù)其遺愿,子女將他的骨灰撒在了昆侖山腳下,昆侖山口汽車、火車響起的聲聲汽笛伴著將軍長眠。
“我在這里工作7年了!睂④姌枪珗@的清潔工薩仁說,這里的人們對慕生忠將軍充滿了敬意,因為有他,才有這里的美好生活, “我覺得把公園打掃的干干凈凈,就對將軍最好的紀念。”
一條路:青藏公路
高寒缺氧、地形復雜、后勤補給苦難……當年青藏公路的修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。
但越是困難,越是錘煉精神品格的好時機。
雪域冰原、山高水深,處處是天險,處處是磨難;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,人人齊心協(xié)力,人人眾志成城。
翻越唐古拉山、昆侖山,跨過楚瑪爾河、通天河……最終,歷時7月零4天,橫越“世界屋脊”、1283公里的簡易公路通車,這背后是駝工、解放軍戰(zhàn)士和科技人員大力協(xié)同,用血肉之軀力克艱苦條件,修筑完成了世界屋脊高原的第一條公路,也是世界筑路史上的第一條高原公路,更是一個奇跡。
半個多世紀過去了,當年的筑路大軍早已不在,但青藏公路仍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“我媳婦兒在西藏,我在青海。每周五下班后,我都要走這條路回家。”青藏公路上的司機高師傅說,對于他而言,青藏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,更是寄托了思念的“團圓路”。
一座城:格爾木市
“格爾木在哪里?”
六十多年前,一位隨慕生忠將軍修筑青藏公路的小戰(zhàn)士也有同樣的疑惑。青藏公路的起點在格爾木,但彼時格爾木還叫作“噶爾穆”,只是個地域概念,沒有人知道格爾木具體在哪里,當慕生忠將軍聽到疑問時,他環(huán)顧四周,看到了扎營的帳篷,擲地有聲地說:“我們的帳篷扎在哪里,哪里就是格爾木!币蚵范,因路而興的格爾木就此誕生。
“在祖國大地,哪里會種不活樹?”慕生忠將軍初到格爾木時被這里的荒涼所震撼,隨即決定在修筑青藏公路的空閑時間建設、發(fā)展格爾木。
“公園里被圍起來的就是‘將軍樹’,這是當年慕生忠將軍用軍大衣守護的格爾木市第一顆樹!14萬株樹苗運抵格爾木,這里逐漸被綠蔭覆蓋。 “過去千里荒野,現(xiàn)在楊柳成蔭”慕生忠在1982年再次來到格爾木時說的這句話,正是對這座城市環(huán)境幾十年變遷的感慨。
筑路忠魂。人民網(wǎng) 劉沛然攝
而今的格爾木是穩(wěn)藏固疆、連甘接川的戰(zhàn)略要地;是“一帶一路”樞紐性節(jié)點城市、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、國家定位的西部重要交通樞紐。作為中國西部交通的重要節(jié)點,青藏高原曾經(jīng)的“旱碼頭”——格爾木市,已然成為青海向外開放不可或缺的“橋頭堡”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