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_久久久伊人影院_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

以溝壑峻嶺為鄰,與沙礫冷寒相伴,柴達木盆地深處有這樣一批石油人——

花土溝,因為他們被記住(新時代·面孔)

本報記者 姜 峰 劉雨瑞

2021年03月25日08:12  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
 

圖①:井下作業(yè)隊員更換管柱。

資料照片

圖②:桑金鳳打開輸油管線閥門。

資料照片

圖③:巡檢隊巡邏時更換壓力表。

資料照片

圖④:青海油田的抽油機。

本報記者 劉雨瑞攝

核心閱讀

青海油田位于柴達木盆地西北緣,這里礦藏豐富,是全國陸上油氣勘探的重要地區(qū)。

多年來,一代代石油人無懼艱險,與油井沙礫相伴,把荒涼戈壁當作自己的逐夢熱土,在這里揮灑著青春與汗水。

從飛機舷窗往下望,綿延數(shù)百公里的戈壁灘,突然出現(xiàn)一座小鎮(zhèn)。

鎮(zhèn)子不大,橫三豎四,七條公路,遠處是巍峨的昆侖山,近處是澄澈的尕斯庫勒湖。

上世紀50年代,第一批挺進柴達木盆地勘探石油的地質(zhì)學家們見這里地形復雜、溝壑縱橫,從高處俯瞰,大地如花朵般綻放,于是給它起了個詩意的名字——花土溝。花土溝鎮(zhèn)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,地處青海省西北角。如今,這里是青海油田原油生產(chǎn)基地,一批石油人常年駐守在這里。

踏上戈壁,才懂父輩艱辛

一大早,天邊方才吐白,月亮仍斜釘在烏青色的天空上。

見到桑金鳳時,她站在馬路牙子上,裹著厚實的棉衣仍凍得直跺腳。個子不高,臉白白圓圓的,笑起來很可愛。2011年大學畢業(yè)的桑金鳳,原本學的是傳媒技術(shù),為了照顧在油田退休的父母,她放下相機、拿起管鉗,選擇回家鄉(xiāng)做一名采油工。

青海油田共有五個采油廠,隸屬于四廠的南翼山采油作業(yè)區(qū)在黃土梁交錯的溝壑之中,揚起的漫天塵土常嗆得人呼吸不暢——這里是青海油田環(huán)境最惡劣的工作區(qū)之一,而桑金鳳一干就是十年。

從小鎮(zhèn)去作業(yè)區(qū),要向東北穿過約50公里的戈壁灘,灘上寸草不生,干旱的土地能析出鹽,襯得大地亮晶晶一片。戈壁灘上的路,被稱為“搓板路”,“汽車開上去,就像坐上了彈簧床,一路上胃里被顛得翻江倒海!鄙=瘌P對初進戈壁的經(jīng)歷印象深刻。

到崗后,專業(yè)不對口的她從零起步:抽油機調(diào)平衡、更換懸繩器、機械制圖、井組動態(tài)分析……只要有活她就搶著干,同事們都喊她“女鐵人”。在南翼山采油作業(yè)區(qū),黨支部設立了“黨員示范崗”,“比、學、趕、幫、超”工作氛圍十分濃厚。桑金鳳初到,前輩們積極進取、勤奮學習、愛崗敬業(yè)、互幫互助的工作作風便深深感染了她。

“作為黨員,我應該多學多干,做大家工作的榜樣。”桑金鳳暗下決心。

“前幾年單位沒有車,巡井就靠步行,每人每天走上十多公里是常事,”桑金鳳回憶,“深夜,幾個女生搭個伴,提著十多斤的管鉗,拿著手電筒,戈壁漆黑一片,但就算害怕也要巡!

2016年,桑金鳳成為采油四廠第一位女班長。在這里,女班長并不是一個容易的角色,為此,桑金鳳掉過好幾次眼淚。父親是“老石油”,也是老黨員,悄悄告訴女兒:“班長就應該沖在前面,何況你是黨員,力氣比不過,但可以多干點!比缃瘢陌嘟M負責170多口井的巡檢工作,是四廠年產(chǎn)油量和人均產(chǎn)油量最高的班組。

“每次上工總能看到父輩的身影,這種精神讓我敬佩,也激勵著我腳踏實地!鄙=瘌P說。

家人相伴,可抵漫漫風沙

花土溝鎮(zhèn)向西北,約摸20公里,阿爾金山猛地闖進視野。

一座白色的“回”字形建筑安靜地佇立在山腳下,穿著橙紅色棉衣的工人們正進進出出……這里是三廠七個泉采油作業(yè)區(qū)。

記者到時,黃繁和王海燕剛下工,他們趿拉著厚實的靴子,身上還沾著原油。一雙兒女早已候在門口,“爸爸媽媽”喊個不!蚱迋z結(jié)婚已有十多年了。

2003年,王海燕大學畢業(yè)后來到七個泉采油作業(yè)區(qū),兩年后,黃繁也來到這里。

那時,留著一頭干練短發(fā)的王海燕是黃繁的師傅,朝夕相處的工作讓兩人走到了一起。

油井不能離人,每年春節(jié),柴達木盆地都有近萬名石油工人輪班值守。黃繁夫婦結(jié)婚多年,一家人只在一起度過四個春節(jié)。近年來,油田黨組織著力解決員工“急、難、愁”實際問題,爭取做到“知員工情、答員工疑、解員工難、聚員工心”。今年春節(jié),黃繁在油田值班,在黨支部的幫助下,王海燕帶著兩個孩子,從敦煌來到花土溝小鎮(zhèn)陪黃繁過年。

男孩只有4歲,一直纏在媽媽身旁。女孩12歲,穿著淡紫色上衣,梳著干干凈凈的小辮子,下巴頦頂在杯子上,眼睛忽閃忽閃地盯著爸爸媽媽。每早7點半,他們就會被爸媽叫醒,一起從花土溝鎮(zhèn)坐班車,趕往作業(yè)區(qū)。下班后,原路返回。來回40多公里“搓板路”,兒女們并不在乎,能在爸媽身邊,他們已然感到幸福。

可孩子越開心,夫妻倆心里越愧疚!盀榱苏疹櫤⒆樱覀z盡量把時間錯開,我在家時他就在一線”,王海燕說,“有時候,孩子要不只有爸爸陪著,要不只有媽媽陪著。”

班車停了,小女孩一個勁地拉著爸媽回鎮(zhèn)子,“我要吃好吃的!”

食堂里,坐著不少穿橙紅色棉衣的工人。記者轉(zhuǎn)了一圈,飯菜雖說種類齊全,但條件比不上“外面”!案瓯诼,一切從簡”,對黃繁來說,團圓飯三字中的“團圓”更為重要。

吃完晚飯,太陽還未落山。黃繁看著先行歸家母子的身影,動情地說:“每次想到家人,就有了動力,花土溝的風沙就不算什么了!

平凡堅守,從不喊苦喊累

鎮(zhèn)子附近,一水兒的柏油路。沒過多久,記者駕車駛?cè)胍黄瑢掗煹奶J葦?shù)。枯黃的蘆葦有半人高,不遠處是一座30多米高的井架。一旁,是一間供工人休息的活動板房。房間不到10平方米,擺著一條長椅、幾個圓凳,有些油污痕跡。在這里,記者見到了馮小飛。

這個壯實的“90后”小伙兒穿著棕色厚靴,皮膚黝黑,手背有些開裂。

馮小飛的班組隸屬于井下作業(yè)公司作業(yè)一大隊,打撈井下落物、更換井下管柱等檢修工作是日常。沒有固定駐地,荒涼的戈壁上都是他們的作業(yè)范圍,這次便是臨時駐扎在小鎮(zhèn)西南十公里的紅柳泉采油作業(yè)區(qū)。

油田一線工作艱辛,前年寒冬,油井溢流,黑色原油瞬間噴出,巨大的聲響使兩個人面對面說話都難以聽清。

馮小飛和班長迅速交換了個眼神,便跑下井架,兩人合力搬起約200斤的旋塞閥,堵在井口上,噴射終于停止,兩人身上卻已沾滿油污。

驚險之外,更多的是平凡的堅守。早上迎著晨光出發(fā),晚上8點回家;深入戈壁灘修井,有時需要住在野外;返程路上因為滿身油污,不得不把衣服反穿或墊在椅子上……但年輕的馮小飛從不喊苦。

“我們的班長是黨員,常跟我們講要跟著黨走!碧崞鸢嚅L,馮小飛肅然起敬,“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便是守護柴達木的石油,日復一日地嚴謹細致工作、解決技術(shù)難題、處理突發(fā)情況,讓我感到使命在肩。”

今年,馮小飛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,“我想向黨組織靠攏,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,用自己的雙手創(chuàng)造更多價值!

(責編:楊啟紅、陳明菊)

推薦閱讀